分类
AI IT行业

Google前工程师窃取Google人工智能相关技术机密被抓,可能被判10年甚至更久

最近刚聊了人工智能专家都回国,能否拉平中美差距的问题。结果马上就出现了一个案例。

3月6号美国司法部就宣布,有一位准备回国拉平中美差距的,中国籍Google前工程师被捕了。他叫丁林葳。

按照美国司法部的声明,他犯了四项窃取联邦商业机密罪,每项都有可能判10年到25万的罚金。

这是丁林葳同学的照片,大家可以看一下,长得还是挺英俊的小伙。丁林葳同学呢,2019年获聘于 Google 公司,曾经参与了 Google 超级计算中心的研发。

在当今的人工智能竞争格局之下,Google 在建设非常巨大的人工智能计算集群。Meta、Google、苹果、微软,OpenAI 所有的人工智能巨头都在建设类似的人工智能计算集群。

Google 的情况稍微特殊,其他的人工智能公司的计算集群主要是 GPU 集群,也就是 Nvidia 显卡集群。Google 有自己的加速芯片,也就是 TPU,所以 Google 要建设 GPU 和 TPU 的混合集群。

丁林葳被控抄走了500份机密文件。据说丁林葳害怕被发现,他把要复制的文件和代码先复制到 Apple Note,然后打印成 PDF 文件。然后再把这些 PDF 文件传到Google Cloud。

然后他在国内和美国的家里,下载了这些文件。

这个做法很神奇,一方面绕过了Google的自动安全机制。把原代码和文档,带走。另外一个方面这个做法,就很难解释为不经意的文件滥用了,只能解释为有意地要偷走这些文件。

按照美国司法部的声明,这些内容包含了 Google 怎么去训练AI,怎么建立AI数据中心的很多信息。他是2019年入职Google的,然后入职后没有多久,2022年,他就开始窃取这些数据。

然后,疫情期间他多次就回国。他出任了一家叫北京融数联智公司的CTO,而且获得了20%的股权。然后,他还自己创建了一家公司叫至算科技。

在整个过程中,他没有从 Google 离职。因为是疫情期间,Google 也是远程工作的。后来,疫情结束,Google 要求员工进入办公室工作以后,他就找了一个 Google 的同事拿着他的员工卡进入办公室,制造他人在美国的假象。

所以,他做的这些事情太聪明了。但是一旦被发现,也很容易看出来是蓄意而为,没有任何被冤枉的可能性。

他回国以后,还经常露脸啊。他参加了很多创投推介会啊,在各处见面跟投资商见面。

我们在网上还可以找到他参加了2023年10月24日在北京举行的奇迹创谈2023年秋季路演的照片。

大家可以看到这张图,他说,放眼全球,搭建过且能搭建万级算力平台的人不足10人,而他是其中之一。”

第二张图片,他自豪地说自己有能力做到的原因是因为他曾经做过。这相当于是不打自招。

最后,现场的照片,我们可以看到他的真名以及他在 Google 的工作经历。实锤了他在 Google 工作期间代表别的公司去演讲,去寻找投资。

美国司法部抓住了他的把柄,证据丰富并且确凿,虽然现在只是起诉,但是估计他很难逃过牢狱之灾。

首先,不管在中国还是美国,还是在中美之间,窃取公司商业和技术机密都是严重的犯罪行为。

列举几个我国国内的案例:

  • 2017年,华为公司内部先后通报了6名公司已离职的员工因涉嫌侵犯知识产权,被检察机关依法批准逮捕。这6名员工在离职前全部来自华为消费者BG,其中一人为硬件工程架构设计部部长吴某,一人为硬件工程架构设计部架构师张某,一人为手机PDU一部结构部经理郁某,三人为硬件工程部架构设计师部高级工程师姜某、王某、李某。从管理层技术专家到普通工程师都有,因为在这次被抓的人当中有些确实在后来加入了酷派。
  • 2018年,百度起诉前员工李某某和康某某,退还竞业限制补偿金及赔偿违约金100万和140万人民币。竞业限制期限内,一边继续拿着百度发放的竞业限制补偿金,一边悄悄入职今日头条或其关联公司。
  • 2023年,某公司员工程某利用与OPPO公司为合作关系,多次绕开公司终端监控软件监管,将研发数据下载至其办公电脑,再传输至其个人电脑,还部分复制到个人移动硬盘。其间,程某先后通过上述方式盗窃某公司及OPPO公司研发数据378个,其中包括了系统“源代码”。2022年5月,OPPO公司发现了程某盗窃公司“源代码”的情况,便向公安机关报案。
  • 经鉴定和评估,程某盗窃的OPPO公司“源代码”属于不为公众所知悉的技术信息,合理许可使用费为1436万元,故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并处罚金20万元。
  • 2023年,华为起诉尊湃通讯创始人张琨(高榕资本、小米等投资),曾为华为海思技术总监,离职后,以支付高薪、股权利诱等方式,诱导多名原权利公司研发人员跳槽至其公司,并指使这些人员在离职前通过摘抄、截屏等方式非法获取权利公司芯片技术信息,抄袭并运用于张某公司设计的同类型芯片上。


类似的例子其实很多,离职以后拿着禁业禁止补偿金,加入竞争对手公司是犯法的。偷窃公司的代码,文件,商业机密是严重的犯罪。其实这些都是常识,在很多大公司,入职的时候都有培训部门,法务部门会科普这些法律常识。但是在利益和市场竞争下,这样的事情国内发生的也很多。

在中美科技竞争的背景下

因为这些年,中美关系恶化,脱钩,一些美国法律禁止一些技术和硬件流入中国。而人工智能、芯片,自动驾驶领域的最近这些年的主要的进展都出现在美国,所以,在这个前提下,很多涉及到中国籍、中国裔员工窃取美国公司机密被调查,甚至被审判,被定罪的案子越来越多。相关案例(三名苹果公司的前华人雇员先后因涉嫌盗取自动驾驶汽车技术机密被美国起诉)

  • 张晓浪——于2018年7月在加州圣何塞机场被捕。当时他已准备加盟同样发展无人驾驶汽车业务的中国初创企业小鹏汽车,而苹果安全部门发现他已下载大量技术数据,并从自动驾驶实验室带走了部分硬件。小鹏汽车声称并未从张晓浪手上获取过“敏感信息”。张晓浪已认罪。
  • 陈继忠——媒体在2019年报道指他在机密工作场所拍照被同事发现,苹果指陈继忠试图寻找并为一家中国公司工作。路透社引述美国检控方指,他从苹果取走超过2000份文件并有意图将它交给第三方。美国执法人员在2019年1月在一个火车站将其拘捕,据称当时他正准备前往旧金山机场,然后飞往中国。
  • 王伟宝——路透社报道,在他的最后一个工作日之后,苹果公司发现他仍然能查看大量专项数据。他的案件是美国在本周公布的五宗科技商业机密盗窃案件之一,这些案件被指分别为中国、俄罗斯及伊朗谋取技术利益。


这里面最著名的案例就是张晓浪。最近苹果宣布停止自动驾驶汽车的研发,张晓浪又被多家媒体和很多自媒体想起。很讽刺,苹果的自动驾驶部门都没了,但是这些人因为窃取了相关的技术,正在被起诉,张晓浪则已经认罪,正在服刑。

这些事件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1. 首先要弄清楚,你在公司的电脑,在上班时间,加班时间,写的代码,文档,创造的成果都是公司的财产。
  2. 不是偷窃有形的公私财物才是偷窃。现代社会很多无形的资产,文件、代码、公司机密是比很多实体的物品更有价值的。偷窃这些东西也会收到严惩。
  3. 不仅从美国偷窃技术到中国犯法,从中国偷窃技术到外国犯法,在中国一家公司偷窃技术,卖给另外一家公司也是犯法的。


我们也可以回顾下之前聊过的,在美国顶尖的中国籍,中国裔的人工智能专家回国的问题。

他们脑子里的人工智能的知识,是可以带回来的。公开的论文,是可以带回来的。但是,其他的凡是形成了文档,形成了代码的东西,你是不能直接带走的。只要你带走,哪怕是你创作的,这也是窃取机密。

在现在的中美科技竞争的这个环境下,中美经济、技术脱钩的这个环境下。这样的诱惑和机会会变得越来越多。

今天中国的很多技术,都是来自于改开以后的,合资公司的技术转移。

比方,最著名的就是高铁。现在中国掌握的高铁科技,就是在购买法国高铁、德国高铁、日本高铁的列车的时候,我们也要求对方做技术转让。

还有很多技术是通过,国外大企业在中国开的合资公司转让来的。改开的过程中,很多外企希望在中国创建合资企业,生产适合中国市场的产品中国政府要求这些企业建立合资厂以后,在固定的年份后,把合资厂涉及到的技术全部转让给中方。外国企业得到了市场,中国得到了技术。

但是在中美经济技术脱钩的背景下,这样的技术转让越来越难以发生。

这个时候,中国籍、中国裔在海外掌握顶尖技术的技术专家们就变得更抢手。希望招募他们回来的公司,或多或少都希望他们不仅人可以回来,也可以带回来一些现成的技术、文档和代码。这样就带来了巨大的法律和政治风险。

之前,因为千人计划,很多在美国著名的中国籍、中国裔科学家就遭遇到了官司。在中美关系比较好的时候,这些科学家被中国政府、大学邀请,回国讲学,聊一些技术经验,甚至带一些项目回中国做。在中美都是支持鼓励的。但是两边经济技术脱钩的局面下,这里面就出现了很多法律风险。

科学家们公开发布的论文都是全世界人民的财产。但是论文背后的一些不公开的技术细节,一些专利,等等,其实都是学校和研究机构的资产。有时候不够谨慎,就会带来问题。这些科学家,在美国都有全职工作,回国讲课,技术交流,如果收取了费用。又涉及到是否跟雇主的利益冲突,以及美国全球征税的税务问题。

科技竞争是一个常态,在国外的华裔、中国籍技术专家们,心系祖国固然好,但是如果不谨慎的遵守所在国法律,对个人安全,职业发展都是不利的。

打赏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